產量質量均居全國前兩位的四川繭絲綢,“十四五”期間將干這幾件大事
繭絲綢業是四川的傳統特色優勢產業和民生產業。你身上穿的真絲衣服、戴的真絲圍巾或是用的真絲床上用品,這些產品或者原料很大可能就來自四川。
蠶?;?/span>
來自四川省商務廳的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全省有19個市(州)、95個縣(區)、100多萬人從事繭絲綢產業;總產值1777.5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長近20%;涼山、綿陽、宜賓等地成為我國高質量繭絲原料供應基地。2020年,全省桑園面積230萬畝,蠶繭、蠶絲、蠶絲及機織交織物(以下簡稱綢緞)產量分別占全國19%、12.1%、17.6%、46.7%,分別位居全國第2位、第2位、第2位、第1位,全省繭絲綢行業主要產品產量質量保持全國前兩位。
日前,《四川省繭絲綢行業“十四五”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兑巹潯分赋?,世界繭絲綢生產中心正向以中國為主的具有資源優勢的地區集中;國內繭絲綢生產前端向西部轉移的力度增大;四川因蠶桑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好、體系完善和人工成本優勢等成為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重點省份。尤其是蠶絲等天然紡織品隨著環保生態意識普及得到更多消費者青睞,綠色、健康、品質、品牌消費等成為主流,以蠶桑絲綢為主要原料的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家紡居家等新興產品正成為消費熱點。
但四川繭絲綢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也不小。“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國際貿易爭端加劇和新冠疫情點狀發生等外部影響,以及產業后端不強等內部短板都是我省繭絲綢行業進一步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四川省繭絲綢協調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省“原料性生產”的產業特征沒有根本改變,行業主要產品產能大但附加值不高,初級產品和價值鏈低端產品占多數。同時,盡管企業數量多但規模小,缺乏帶動力強的大企業引領,也存在著創新創意設計提升產品檔次和開拓市場的水平不高等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我省繭絲綢業還存在裝備設施較為落后的短板。據了解,目前四川栽桑養蠶、繅絲織綢的省力化、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采桑、養蠶、收繭等大量依靠人工,機械化程度明顯滯后于其他農業產業。工業生產效率明顯低于紡織行業,無梭織機占比遠低于沿海發達地區。此外,人才短缺后勁乏力,企業招工難、用工缺、老齡化等問題較為嚴重、成為行業共性問題。
繅絲環節
為促進繭絲綢一二三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此次發布的《規劃》明確提出六大任務,包括:加快提升科技實力、加快鞏固發展基礎、加快聚集產業發展、加快數字化轉型、加快融入“雙循環”格局、加速多元融合發展。
主要用于出口的高品位生絲,供愛馬仕、香奈兒等奢侈品品牌使用
提升科技實力方面:將引導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或新型研發機構,發展高水平創新聯合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計劃,培育一批創新型頭部企業。建立完善院士(專家)工作站、產業技術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完善行業創新體系。同時,為暢通成果轉化渠道,將探索“研發+轉化”新機制新模式,針對性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和產業跨界融合工程,打通“研發-工程化-產業化”創新渠道。
鞏固發展基礎方面:將在嘉陵江、金沙江等蠶桑產業重點流域以及生態脆弱、石漠化等重點地區擴大桑樹栽植范圍;發展“桑+”循環農業,大力推廣應用小蠶專業化共育、大蠶省力化飼養、蠶桑病蟲害綜合防控、售繭儀器化評級等技術,鼓勵開展人工飼料工廠化養蠶試點等。
提升蠶?;胤矫妫簩娀Q?;A設施建設,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引導各類資金和社會資本投入現代農業園區升級升星建設。推廣“川字號”優良桑蠶品種等。
聚集產業發展方面:將推動蠶桑產業向攀西、川南、川中北三大繭絲優勢產業帶、30個蠶桑重點縣集聚發展;引導文化創意產業向成都、南充等重點區域集約發展,創建一批絲綢特色小鎮、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等;促進絲綢工業集中發展,力爭在成都、南充、涼山、綿陽、宜賓、廣安等重點市州,改擴建現代工業園區10個等。
數字化轉型方面:將加快數字絲綢建設;研發蠶桑絲綢原料應用在食品飲料、先進材料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開發高性能多功能跨界產品拓展產業鏈等;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建設面向絲綢行業的數字化賦能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推進繭絲綢交易市場及交易指數發布(南充)中心、中國綢緞指數發布等市場平臺建設等。
融入“雙循環”方面:將實施絲綢精品工程;實施“新品牌計劃”,培育“一地一品一業”產業優勢;開設一批絲綢旗艦店、概念店、體驗店、展示館等傳統與現代融合的銷售實體;探索反向定制基地建設,加快形成智慧化柔性化供應鏈;支持南充辦好中國西部繭絲綢博覽會等。
多元融合發展方面:將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的保護傳承、創新利用;完善提升現有絲綢博物館、文化館等場館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推廣“蠶桑+工業+文化+旅游”發展新模式;引導工業企業改建開放式生產線和生產現場游覽通道,發展絲綢工業旅游;引導企業、設計機構、設計人員等面向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居家美容、建筑裝飾、軍工航空等多領域多行業開發桑葉茶、桑椹酒、蠶絲面膜、絹絲濾網、真絲繩帶、航天服裝等多元化適用消費品、產業用品等。
蠶桑資源綜合利用
根據《規劃》發展目標,到2025年,四川繭絲綢行業基本實現栽桑養蠶省力化、絲綢生產數字化,成為全國優質蠶種生產供應調節中心、優質繭絲綢產品制造加工中心、時尚絲綢產品創意設計中心、蠶桑資源多元開發示范區、絲綢文化傳承傳播及產業化開發示范區。桑園面積達到240萬畝,蠶繭產能達12萬噸,優質蠶絲產能達到5千噸,優質綢緞產能達到1.5億米,高檔服裝服飾產能達5000萬件(套),高端家紡用品產能達4000萬件(套),年綜合總產值達到650億元。綠色低碳加快轉型,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升,綠色低碳產業鏈及供應鏈基本建立。